早期识字阅读九大方法之活动游戏法
  • 来源:爱和乐教育服务有限公司
  • 点击数:1200
  • 发布日期:2017-01-12
      婴幼儿最喜欢做活动游戏,识字阅读结合活动游戏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例如:  1. 教小动物“识字”  婴幼儿最爱小动物和娃娃,他把玩具小熊、小猫、小狗、熊猫、布娃娃等,都当成最好的朋友,并赋予这些玩具以生命。由于爱小动物,又由于竞争心理的驱使,孩子在小动物面前会不甘落后。成人可以利用孩子这一奇妙而独特的心理,教会孩子识字和上进。  方法是:成人“认真”地教小动物们“识字”,大声说:“小熊、小猫、小狗、熊猫、布娃娃,你们快来,妈妈教你们认字啦!”这时孩子听到往往会大声说:“我也要认字!”接着成人仍认真地对小动物们说:“小熊、小狗……快坐好!”一边把动物玩具都拿过来整齐地坐在沙发上,这时孩子又会大声说:“我也要坐好!”并慌忙跟小动物们坐在一起。  教小动物认字时,孩子会认真地抢答问题,或替小动物回答问题,他极容易进入角色。成人在赞扬孩子聪明时,也“表扬”某小动物或“批评”某小动物。运用这一方法时,成人态度越是认真,孩子也就越认真地“假戏真做”,并得到最大的快乐与满足,学学玩玩,几分钟很快就过去了。  要在孩子玩兴未尽时结束,并说:明天再玩。这样孩子会非常高兴。这种方法适合于教2岁左右的孩子,托儿所集体教学也是适用的。  2. 搬运字块游戏  孩子的玩具一般都有汽车、卡车、拖车之类“交通工具”,可用来搬运识字卡片。如妈妈说:“小熊认字快,小鹿识字慢,我们把小熊认识的字一个一个装在卡车上运到小鹿家去,教小鹿好好学学好吗?运哪些字卡去呢?你认一个我们一起装一个好吗?”孩子一般都会说:“好!”并积极地读卡片,装卡片,推小车。到了小鹿那里,启发孩子教小鹿认字,然后妈妈又说:“小鹿学得快,学得好。啊呀,那边小鸭还不会认字呢!我们再把卡片运到小鸭家去好吗?”如此这般,让识字进入孩子的童话世界,他会高高兴兴地认识许多字,并且发展了自信心,培养起帮助小动物(小朋友)的好品质(适合于2岁左右的孩子)。  3. 文字当实物游戏法  利用卡片初识一部分字后,让这部分字代替实物参与游戏。这些字应当是同一类的,如教了蔬菜类的字词,就用卡片“白菜”“萝卜”“大蒜”“韭菜”“蚕豆”“菠菜”“鲜鱼”“牛肉”“黄瓜”“西红柿”“鸭蛋”等等布置菜场,让孩子提着竹篮去买菜。妈妈吩咐他买什么,他就应当把什么菜(卡片,不许看画)买回来,买得对要奖励,买错了允许看看反面的画,再去采购。当然还可布置百货商店、水果店、服装鞋帽店等(适合于2~3岁的孩子)。  又例如布置许多小动物的“家”,门上写着“小鸭的家”“小鸡的家”“小狗的家”“青蛙的家”“蜻蜓的家”等等,让孩子戴上不同动物的头饰,去找自己的家,如果走错了就要受罚(适合于2岁多的孩子)。  再例如在地上画一幅本地城市(或农村)的简图,上面写好许多熟悉的地名,问孩子:“我们到外婆家去玩该怎么走呀?经过哪些地方呀?”启发孩子用粉笔画出路线,连接必须走过的地名(地名可以写在纸上或写在地上,或用卡片摆在地上),还要求他一边看字,一边说出路线。如“从‘文化宫’坐11路汽车到‘司门口’,下车后走上‘长江大桥’,再乘1路电车到‘六渡桥’下,穿过‘三民路’到‘民主路’,最后找到‘87号’‘外婆家’。啊!外婆家到啦!”(适合于3~4岁的孩子)。  4. 故意出错,让孩子纠正  孩子初识了某字,为了使他留下很深的印象,父母有时可以故意读错,有意使孩子发现并加以纠正。这时教者还要请教孩子:“老师,这字怎么读呀?啊呀,我真笨!”孩子会哈哈地笑着教大人———这样纠正过来的字他就永远不会忘记了,并且极大地提高了识字的兴趣和自信心。  这类游戏可以设计很多很多,例如“师生互换法”“听故事识字法”“唱歌识字法”(读读孩子喜欢的歌词后再唱)、“图画识字法”(给画取名)。但要考虑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使他们既有所学,又有兴趣,还要逐步增加游戏的难度。  六、比较识字法  人认识任何新的事物,总受他以往经验的影响,这是普遍规律。认识过程中受经验的影响,会使接受新事物比较容易一些,但如果任其影响而不加区别,那就会模糊新旧事物的界限,会犯经验主义的错误。  婴幼儿识字更是这样,认识一个生字最容易受形近或同音熟字的影响。因为他们知识少,观察和判断力差,已记住的字往往还是认识模糊,只建立了笼统的印象,因此很难与近似的熟字区别开来,这是自然的现象。  所以要通过生字与熟字的比较,使他们把认过的熟字,变轮廓记忆为“清晰记忆”,同时也带动对生字的较为精确的认识,并且从中发展他们的注意力、观察力,以及对字形、字音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分析两个字的异同,发展对汉字的精确记忆的活动游戏法,叫做比较识字法。  比较识字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形近字比较法  如先复习一个熟字“大”,然后对孩子说:“今天我们再学一个样子差不多的字,你能不能看得出来,它们有什么不同?”然后出示“犬”字,告诉他读音,叫孩子说出有哪一点不同,并解释说:“犬就是狗,会汪汪地叫。”还可以让孩子拿着“犬”字卡片看看和玩玩狗。再把一点拿下来认“太”字。  2. 音同或音近字比较法  如先复习熟字“瓶”,与孩子共同说出好多带“瓶”字的词,如“花瓶”“酒瓶”“玻璃瓶”等,然后对孩子说:“今天学一个新的‘平’字。”出示卡片,再“放平”,“压平”,共同做许多放平、压平的动作,叫孩子判断枕头放平了没有,看看地上平不平,摸一摸搓板哪一面平,哪一面不平,试试能不能把双手举平等。  3. 形声字比较法  汉字中有70%左右的形声字。形声字是汉字字形结构的精华部分,它的特点是偏旁部首表义,基本字表音,如“睛”“晴”“清”“蜻”“情”“请”等字,左边的偏旁都表示意义,右边的基本字都与字音有关。  比较形声字可以熟记基本字,认识偏旁部首,然后加深对字的音、形、义的印象和理解,加快识字速度,并促进三四岁的孩子由机械的印象记忆过渡到分析记忆和理解记忆。所以形声字的比较识字法很重要。  例如,先复习一个形声字的熟字“江”,告诉孩子“氵”叫三点水,有水,然后学“河”“湖”“海”,问他这几个字都有什么偏旁,为什么都有三点水的偏旁。每次对比形声字都可以认一认偏旁部首,再带一个或数个同一偏旁部首的字出来认读。  运用以上各种比较识字法时请特别注意两点:一是不宜在3岁以下的婴儿中进行,因为太小的孩子,其注意、观察、分析、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还没有发展到能够比较两个字异同的水平,教字活动太复杂了必然影响他的积极性,这时还是发挥他的印象记忆专长为好。二是比较两个字或数个字时(出示几个字进行比较,要根据年龄大小和识记能力而定),其中必须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是熟字,仍采用以熟带生的办法。如果两个或数个字都是熟字,那么这样的比较就更有利于巩固。  比较识字法还可发展为一种加一笔、减一笔、移一笔的“变字游戏”。如“一”变“二”、变“三”、变“王”、变“主”、变“玉”、变“全”、变“金”、变“国”,“口”变“日”、变“田”、变“申”、变“电”、变“龟”……这种“变字游戏”也是比较识字法,既可复习熟字也可学习生字,还能引起孩子极大的兴趣。
提示框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