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启蒙:让孩子感兴趣比算数更重要
- 来源:爱和乐教育服务有限公司
- 点击数:1488
- 发布日期:2016-11-07
数学本身就是一门基础学科,是从我们认知开始就存在于我们身边的学科。当孩子进入学校开始正式学习这门学科时,尤其是国内的小学,数学学习方面的节奏非常快,如果孩子没有进行过数学启蒙,很容易出现厌恶情绪。 实际上数学是美好的、艺术的、逻辑的、充满想象力的,有时候大人会把数学想象的很难很枯燥,但如果启蒙适当,会让孩子有足够的时间享受数学带来的乐趣,入学后也会对数学更加自信。 中科院长期从事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罗静博士曾说过:“所谓数学启蒙,首先是让孩子对数字感兴趣,然后再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和逻辑理解能力。”所以,在孩子进入小学前,数学启蒙的主要任务就是让孩子对数学元素有一些基本的认识,并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而绝对不是能口算多少道加减法和背熟乘法表。 数学是身边的科学,只要你的孩子开始对数字产生兴趣,进入数字敏感期,你就可以开始数学启蒙了。一般表现为孩子喜欢看数字,开始喜欢数数。 数字敏感期开始的时间和很多因素相关,一方面是孩子有他自己内在的敏感期秩序,一方面受家长引导影响。如果在生活中家长常常会提到数字,比如吃饭时数数几个人,给孩子多看和数字有关的书或卡片,数字敏感期也会来得更早一点。 在日常生活中学习数数 技能get√ 数数在数学启蒙中是非常重要的过程,是掌握数序、建立数感的基础。孩子从“唱数”到真正的数数这个过程表面上看上去差不多,但实际上有本质的区别。在心理学研究中,孩子学习数数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 口头数数阶段 儿童多数都像背儿歌似的背诵数字,带有顺口溜的性质,有时还会出现脱漏数字或循环重复数字的现象。这时候,他们并没有形成数词与实物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也不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2 按物点数阶段 也就是一边数数、一边点物。起初,儿童的这两个动作往往是不一致的,逐渐发展到能够手口一致地点数。但是这一阶段的儿童还不能说出总数。 3 说出总数阶段 这时儿童能理解数到最后一个物体,它所对应的数词就表示这一组物体的总数,也就是在数词与物体的数量之间建立起联系。一般来说,5岁左右的孩子,都能发展到这个阶段。 也许孩子还不认识数字,但是并不影响孩子学习数数哦,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带他们数起来了。比如吃零食时可以和孩子约好“今天吃3块饼干”,然后带着他数出3块,还可以数台阶、数路边的汽车、数桌子上几本书等等。 完美进阶,从数数到加减乘除 不用急着教孩子加减法,如果你觉得孩子的数数到位了,并对数字兴趣很浓,可以开始尝试。 我个人是比较反对让孩子一开始就去背加法表乘法表的。在没有理解的前提下即使能背熟那些也只不过是满足了家长一时的虚荣感,不用这么着急,启蒙阶段最重要的是让孩子亲近数字,培养对数字的感觉。 1 巧妙借用实物 如果要学习加法,先要用简单的文字给孩子说原理,类似你有两个苹果,妈妈又给你了一个苹果,现在你有几个了?数字相对是比较抽象的,要多利用实物来表现加减法。 数积木 家里有乐高积木的话可以直接拿过来应用,一开始还是要用数数的方式来得出结论。 数手指 初期具体的计算方法就让孩子掰手指头好了。掰手指头时,先让孩子记着第一个数字,其实是应该记着大一点的那个数字,但孩子一开始可能会弄不清,所以就记住第一个数字,比如3+5,记住3,掰手指头的时候就从4开始数5个数,数到第5个数字时得到的那个数就是结果了。 这个对孩子来说本质上还是数数,但是他心里需要记着自己已经数了几个了。等到熟练一点了,可以教他记住较大的数字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