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读了很多书,还是不会写作文?答案在这里!
  • 来源:爱和乐教育服务有限公司
  • 点击数:1327
  • 发布日期:2016-01-15


有很多同学都有这样的困惑:“为什么我读书也不少,但是一写作文还是没话说或写不好呢?”阅读,是学习语文以及一切人文学科的根本,故古文谓学习为“读书”。但是,却有很大一部分同学,书读得不少,作文却写得不好!也许是在选择书籍与读书方法上的不当,导致自己没有在读和写之间建立一条渠道;看看这几个方面有没有你!

 

看的书和应该看的书不是同一种书

古人曾经说“开卷有益”,这句话确实很有道理,但必须要在良好的阅读环境前提下。很显然,现在不具备这个条件。为什么古人可以把文字驾驭得那么好,写出那么优美动人或是气势磅礴的文章?很大的原因就是读的书不一样。古人在幼年的时候,靠“三、百、千”这样的启蒙读物,不仅扎实地掌握了汉字书写和应用方法,且对历史、地理、思想等方面的知识有了很全面的学习,这就是基本功。所以旧时的学生从来就没有出现过“阅读障碍”。阅读名着,才是真正的“读书”。中外的经典与名着,都是众人、几代人甚至一个民族智慧的结晶,且经受住了历史长河的检验,方能流传至今,所以,阅读名着,才是真正的“读书”。所以,第一个问题出在,看的书,和应该看的书不是同一种书。

 

 

读得太浮,没有沉下去体验

杜甫曾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请注意这个“破”字,读破的意思就是要把书读熟,要消化。如果没有这个“破”字,只是读书万卷,恐怕杜甫也未必会成为下笔有神的诗圣。语文学习一定要重积累,把真心喜欢的词句,一定要通过某种方式积累下来,最直白的方法就是摘录,但量绝不可太大,如果这一步没有做,就没有做到读转写的第一步骤,后面的基本都是失败,简言之:要动手。

 

比如,有的同学爱读动物书,读了一小时,茶歇的时候,和他聊聊,你最喜欢哪种动物,哪个情节?这动物你为什么喜欢,因为长得可爱还是什么?哪句话是这么说的?给妈妈看看,哦,是这句啊,我建议你就把这一句话写一写,或者看了一篇童话,有很多拟人和比喻用得好,就让他说说,哪句最有想象力呀?读书,能这样仔细地咀嚼,那么你就能从中掌握写作的规律,文章中好的语言也就可以自然而然地运用到自己的作文里。这样,读和写之间的渠道,不就畅通了吗?

 

 

积累书面语言,需要一个语言环境去学习

刚出生的孩子,不会讲话,只能哇哇叫。后来他天天听爸爸妈妈讲话,听周围的人讲话,也就慢慢学会了讲话。人不是天生就会讲话,人的语言,是从一个语言环境中渐渐学到的。这是讲的口头语言,作文使用的书面语言也是这样,积累书面语言,同样需要到一个语言环境中去学习吸收。

 

这个语言环境到哪里去找?一本本书、一篇篇文章向你敞开着。但是,只是读一读、看一看还不行,记不住,不能变成自己的语言。这就需要做到熟读背诵。文章背得多了,背得熟了,就会在规范的语言环境里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病句便可以渐渐地少了,干瘪的语言便可以渐渐地丰满起来。而且,在不知不觉之中,你会受到你所喜爱的那一类文章的熏陶,使你的作文也渐渐有了自己的特点。我们都知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道理,作文的技法明白的“天花乱坠”,谋篇布局的技巧“铭记在心”,但看到了个东西,想表达自己的感情,却张口不能言,为何?没词儿呗。同学们如能抓紧记忆的黄金时代,在大脑里储存一二百篇文情并茂的好文章(古文最好),就不愁肚里没词儿了。

 

 

不善于在读书过程中吸取思想是重要原因

不善于在读书过程中吸取思想和知识的营养,这也是多读而不善写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作文中常常有这样的情形,对一个事物,认识透彻,感情充沛,知识丰富,材料充足,便能顺利地写出一篇好作文;反之,对这个事物既没认识,又无感情,知识贫乏,材料不足,是写不出作文的,即使憋出来了,也必定淡如白水,味同嚼蜡。这说明思想认识和知识水平对于作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人的思想和知识从哪里来呢?当然,主要是从现实生活中产生,从实践中来。但是,宇宙是那么广阔,历史是那么悠久,什么事都要事必躬亲是办不到的。

 

在读书的过程中,扩大了视野,积累了知识,提高了认识,陶冶了感情,再提笔作文,自然会是一篇言之有物、感情充沛的文章了。把读书学到的语文知识,转化为熟练的写作能力,要经过一个复杂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沟通读和写之间的渠道是一个“慢功”,不能操之过急。只要在多读的过程中,注意消化吸收积累,给“写”打下坚实的基础,你就能达到一个多读而善写的境界。

 

 

任何人兴趣都来自于自我感知和外在肯定

兴趣,或者任何人的兴趣都来自于两方面:自我的感知与外在的肯定。像积累这样的事,如果没有很好的“输出口”让尝到甜头,积下来的用上了,但得不到好评,那很可能就没有兴趣了。西方管这个叫“任务教学法”,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法。任务只要适度,不引起反感,就是好的。

 

自己对文字、文学、文化本身的理解会不断深入,参与感和悟透感就会越来越强。到了那个时候,你也就不再会为自己的阅读与写作而担心了。

提示框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