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的育儿难题,都可以通过这一件事来解决
  • 来源:爱和乐教育服务有限公司
  • 点击数:1170
  • 发布日期:2018-02-26

一位妈妈曾经讲过这样一件事:

 

她女儿4岁,活泼可爱。可她发现,女儿最不喜欢逛商店。每次领她去商店,她总是哭闹着不愿进。

 

这位年轻的妈妈百思不得其解:商店里商品五花八门,花花绿绿,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小孩为什么不爱来呢?

 

后来,她终于发现了其中的奥秘。

 

一天,她领孩子在商店的人群中挤来挤去,女儿的鞋带开了,妈妈蹲下来给孩子系鞋带。就在这一瞬间,妈妈忽然发现,眼前是多么可怕的情景:矮小的孩子,没有柜台高,处在与她同样的高度,根本就看不到琳琅满目的商品,而看到的是人腿的森林!是大人们的一条条粗壮的大腿和一双双摆动的大手!那一只只来回摆动的胳膊,时不时地会碰到孩子的小脸和弱小的身体……

 

当她把孩子抱起,扛到肩上,准备离开商店时,孩子突然笑了起来,指指点点,不想走了。哇,原来她看见了漂亮的玩具!

 

这位妈妈说:“这件事给了我很大启示:我们对待孩子,不能总是站着,居高临下地跟孩子讲话,一定要蹲下身,和孩子站在同一视平线上,用孩子的眼光来看这个世界。”

 

成人已经形成了自己固定的思维方式,有了自己的一套价值观念,也习惯了站在成人的角度来看待孩子的一言一行。然而这种思维方式也许与孩子的视角恰恰是相反的,毕竟成人的出发点和孩子完全不同。

 

这位妈妈讲的是在空间位置上的平等。那么在思想认识上,在心理上,我们也要和孩子站在同一水平线上来看待问题、认识问题,用“孩子的大脑”去思考,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用“孩子的情感”去体验,才能真正理解孩子。

 

站在孩子的视角看世界,你才能看到孩子眼中的世界,才能和孩子进行良好的交流和沟通。与孩子一起创造一个和谐、民主的家庭环境。

 

把自己当做孩子,看懂孩子的玩耍

 

有位年轻爸爸说起自己的经历:“从小到大,我爸对待他,总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态度,所以我一直特别羡慕那些可以骑在爸爸的肩膀上、背上做游戏或者跟爸爸亲如朋友的小孩。当我儿子出生以后,我跟儿子关系一直就特别好,但是偶尔嬉笑打闹会被我爸看到,就会引来他的厉声呵斥。我很是苦恼,甚至我爸在的时候,我都有些不知道怎么跟孩子相处了。”

 

其实这类父母在我们的生活中很是常见,说白了就是,总是端着一股劲儿:“我是你爸/妈,咱俩之间就要保持这个关系该有的距离,不能跟我嬉皮笑脸的。”

 

但其实也恰恰是这种关系,导致孩子与父母“不亲”,甚至畏惧、逃避也是常态。

 

我们在这个世界里生活的太久了,以致于已经失去了孩童时代的那份天真、童趣以及孩子看世界的视角。因此,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也习惯了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或者用自己的想法去揣度孩子的心理。倘若是这样的话,那家长永远也猜不到孩子在想什么,因为我们的出发点、角度和孩子完全不同。想要真正走进孩子的世界,我们必须把自己当做孩子。

 

孩子想玩旋转木马,我们就坐上去跟他一起旋转着看四周;孩子想玩沙子,我们就让他去玩,而不是以不卫生有细菌为由拒绝他;孩子想玩玩具,我们就陪他一起拼积木。

 

当你适当的放手,让孩子去做他想做的;当你放下手机,陪孩子一起玩玩具,慢慢的你就会发现: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没有你想象的那么艰难。

 

尊重孩子的成长节奏

 

经常能够听到一些父母抱怨,“我家孩子学东西真是太慢了,稍微一批评他吧,他就拿要学的东西太难了反驳我,那人家别人家的孩子怎么一学就会呢。”

 

经过我的了解,现在不少家长对于自家孩子学东西太慢这一点,很是担心。担心自己的孩子在学习上会跟不上,担心孩子的学习能力是不是比别人家孩子要低,甚至会担心孩子是不是真的比一般孩子要笨。

 

作为家长,我们不得不明确的一点就是:孩子过渡到学习期是有个适应的过程的,家长不要站在成人的角度来思考快慢的问题,而是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引导和耐心,来让孩子一点一点学会学习,逐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对于孩子接触较快的东西,我们要进行鼓励;孩子接受较慢的新鲜事物,我们要不厌其烦的去教导。尊重孩子的每一步成长,哪怕是非常微小的一步,对孩子来说,也是来自家长最大的支持。

 

每个大人曾经都是小孩子,只不过很多家长却忘记了。把自己当做小孩子,不仅能拉近和孩子的空间距离,还能拉近和孩子心灵的距离;把自己当做小孩子,你和孩子之间才是平等的;从孩子的视角看世界,你才能看见孩子眼里的世界是什么样的。你的角度转变一小步,对你和孩子的关系将是一大步。

 

多给孩子选择的权利

 

在和孩子相处的时候,家长应该多和孩子互动,询问孩子对一个问题的看法。而不是间接或直接安排,甚至命令孩子应该怎么做、怎么玩、玩什么。

 

其实由父母起主导作用,要求孩子被动行动的做法,在很大程度上没有考虑孩子的意愿和想法。也就是说,父母不要自己首先规定出什么,然后再通告给孩子,而应该采用询问的方式,了解孩子的想法和意愿。

 

无论父母的想法有多么的正确,也不要从说教开始做。父母这样的做法一开始可能没什么问题,但随着孩子越来越大,孩子会意识到“每次都是按照爸爸妈妈的想法去做”,会表现出不快的情绪。当然有时候说服孩子是必须的,但是也要征求孩子的意愿,对于孩子的想法充分包容,一点点地引导孩子。

 

很多父母都喜欢或者习惯于指示或命令孩子。我们可以回忆过去的一天,自己到底对孩子说了多少话,有多少话是指示或命令形式的。因为父母从小就是听着命令式的语气长大的,因此对孩子也用同样的语气说话。

 

想改掉这样的习惯虽然并不容易,但是如果经常用询问的方式和孩子对话,自己就会慢慢习惯的。很多父母认为如果不用命令的语气和孩子说话,就仿佛没有大人的威严,会被孩子牵着走。

 

如果说这个问题是关乎主导权的问题,那么在大人无法起到主导作用时,会觉得很伤自尊心。但是这并非自尊心的问题,而是父母是否真正把孩子当做一个独立的人格进行尊重的问题。子女并非父母的附属品,父母应用行动表明这一点,这才是对孩子的真正尊重。

 

其实小孩子就是小孩子,和家长相比,他看待事物是比较单纯和直接的,大人甚至会分析利弊,而孩子往往只会在意“我要做的这件事情是有趣的,我愿意去做,或者这件事情太无趣了,我不愿意去做。”

 

作为家长,要给孩子绝对的“民主”,多给孩子选择的权利,而不是一味地逼迫他去做自己或许本不想去做的事情。
 

提示框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