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要不要带孩子上早教班?这个回答很客观
  • 来源:爱和乐教育服务有限公司
  • 点击数:1872
  • 发布日期:2017-07-03
先问问自己,为什么要给孩子报早教班?为了孩子聪明一点?没有时间陪伴孩子,送早教机构是一个办法?别人家都给孩子报了,我也想试试?反正是有益无害,多学点东西,心里放心?家里老人不会教,还是去早教,比在家里好?让孩子有一个适合自己成长的教育场所?……我能想到的是上面几个主要的原因。 只是大家都谈论的早教班,适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吗?请先在内心回答这个问题。如果偏离了最初的目的,只是被自己的焦虑绑架。或者奔着功利的目标去给孩子报早教班。我劝你先好好停一下,反省一下,因为你带着这样的期待去给孩子报名。付出昂贵的费用之后,发现孩子的问题还是存在,自己的问题更是没有改变。这颗焦虑的心只会被摔得稀巴烂。有些东西早教是给不了的甚至是很难改变的。比如父母火爆的脾气,糟糕的家庭氛围。这些需要自我的反省和勇敢改变,需要全体家庭成员的努力。早教要不要做?当然要做,但不一定要在早教班去做。比如我经常跟大家说的阅读启蒙,其实就是早教的一个重要方面。父母的朗读会刺激孩子的听觉。父母朗读时的表情语调会让孩子感受到情绪的变化。而孩子自己看到的那些图画、图形及色彩,都会刺激孩子视觉的发展。父母讲的故事,让孩子的记忆力、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无穷地拓展。还有自然教育。关注公众号一年以上的朋友肯定知道我一直提倡让孩子回归大自然。哪怕是在城市,也要多带小家伙接触到树枝、泥土,户外新鲜的空气,感受风、阳光,看天上的云彩,观察地上的小蚂蚁等昆虫,可以拾掇石头,也可以寻几片树叶带回家。还有给孩子听音乐,涂鸦,跳跳韵律操。在家跟孩子玩的游戏,这些都是早教的部分啊!而我刚说到的这些,父母陪伴着,在家就可以做到呀!其实,我们有时候是把“早教”及“早教班”两个概念混合了。早教是儿童早期教育的简称,是儿童教育的一个重要阶段。早期教育的核心不在于去学到多少具体知识,而在于儿童心智是否健康成长。关键之关键在于教育者的教育理念及教育方法,以及教育实行的环境如何?目的是帮助孩子逐步形成独立、积极、稳定、健康的人格、情感和思想。而很多早教机构就打着这个牌子,进行培训,说可以帮助父母达到这个目的。而这里有一个问题,如果单纯地说帮助孩子,而忽略孩子最主要的教养者及家庭环境。真的能达到这个目的么?这也是我觉得早教班无法起到它承诺的教育效果的原因之一。何况国内很多的早教机构成为了托儿所或者是学习辅导班。脱离这个目标太远,很多父母费尽周折也难以找到合适的场所。最好的早教应该是在家庭。最好的早教老师应该是平和而不断优秀的父母。谈谈我对早教的几个核心理解:早期亲子关系决定孩子的安全感如果你想知道怎么让自己的孩子内心充满安全感。那最好的培养阶段就是早期(0-1岁),让孩子拥有最初的安全感,比任何的智能开发都重要。在这个阶段,孩子会经历一个特别的心理成长期——“自我意识的形成”。细心的爸妈会发现孩子到了六七个月的时候,就会非常害怕父母离开自己的视线。尽管我们不停地说“我会回来的,就一会儿。”孩子不会明白,他们意识到自己和父母是分离的,他们害怕父母离开了那扇门,就真的不会回来了。所以我记得儿子这么大的时候,我们吃饭,他一定要在餐桌旁躺着,一定要看见妈妈才能平静下来。而等孩子慢慢独立起来,到了幼儿阶段,他们不会这么依恋父母。但是分离焦虑还是会存在。所以每年幼儿园开学,为什么很多孩子哭得好像天塌下来一样。往往是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更害怕分离。父母不仅仅要告诉孩子:“我永远爱你,不会离开你。”更需要实际的行动去陪伴孩子,而不是把孩子早早地送到托儿所或者早教班。在亲子关系培养上,早教班帮不了忙。亲子之间的那种天然依恋,无可替代!如果连最基本的安全感都给不了,还谈其他的所谓智能开发,有意义么?而这需要父母用爱来浇灌。孩子成长敏感期的把握是早教的前提读懂孩子,才能好好爱孩子。这句话大家都会赞成,可真正去努力读懂孩子的父母又有多少?很多的父母还是按照自己的老套路。记得我以前在文章里写到理解孩子的情绪,有一位爸爸直接留言“孩子的情绪要理解干嘛,你越让着,他翻了天,我们小时候没人理解,现在不是照常过的很好,照我说就是三句好话不如一根棍子管用。”可是孩子成长跟草木一样是有规律可循的,每个年龄有其特殊的成长特点。蒙台梭利将其成为敏感期。敏感期就好比孩子成长的心灵火焰,蒙台梭利形容“经历敏感期的小孩,其无助身体正受到一种神圣命令的指挥,其小小心灵也受到鼓舞。”父母应尊重自然赋予儿童的行为与动作,并提供必要的帮助。以免错失一生仅有一次的特别生命力。父母要去努力读懂孩子成长阶段的一些敏感期,这样就能帮我们更好地理解孩子的行为。我相信无数的孩子都曾这样让父母烦恼的: 拿东西一定要他指定的人来拿,否则,哭! 穿鞋子一定要先穿右脚的,否则,闹! 喝的水一定要指定的人倒,其他人倒的坚决不喝,还要闹!这是孩子进入了秩序敏感期(3-4岁)这个敏感期是每个孩子都会经历的,比如为什么我们的孩子一定要把杯子放一个固定的地方,为什么一定要先穿左边的鞋子,为什么一定不准爸爸睡他的右边而要睡左边?为什么门一定要他来开?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这是孩子任性,其实不是的,这个敏感期对父母的挑战非常大!在建构秩序感这一特殊品质时,儿童的过分需求常常被认为是“任性”和“胡闹”,有时会到难以理喻的地步。而且孩子会因为秩序产生自然的快乐,也会因为秩序错乱而乱发脾气。对于正处在秩序敏感期的孩子来说,只要物品离开了它们应该在的位置,他就会很快发现,并且要求把物品回归原位。家长需要耐心观察孩子的行为表现,关键要理解和变通。理解并帮助孩子秩序感的发展。当我们明白原来是这么回事时,是不是释然了很多!但是有的问题真的存在,那就要去帮孩子做一些有目的的训练。比如孩子早期的一个感统失调问题现在变得常见。有研究发现“剖腹产”的孩子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因为孩子出生时没有经过产道的挤压,从一生下来,就存在感觉统合方面的先天不足。但是,剖腹产的孩子就一定会感统失调吗?我之前也有这个担忧,因为儿子是剖腹产的。实践证明,父母给予孩子足够的感觉刺激,能够弥补孩子的先天不足。我从最开始就给孩子足够的一些刺激,有些甚至有些冒险。记得那时候儿子五六个月,有一个游戏是提着他的两只手,左右摆动晃动几下荡秋千。老人怕我把孩子的手弄断,我说怎么会,如果我们的手都承受不住自己的体重,那这手还有什么用?只要不用力扭曲或者挤压是完全安全的,当然这个游戏比较危险,大家不要模仿。后来鼓励他自己翻跟斗、钻我给他做的纸山洞、走路旁的矮护栏,进行平衡练习。说实话,这比平衡木要好玩多了。很多的剖腹产的孩子被送去了进行感统训练。是因为在父母的心里就已经认可了这个标签。其实父母可以多去尝试,观察。看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父母读懂了孩子的行为是为何,就不会焦虑,。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加上一些方法,在平常的陪伴中就能搞定。家庭环境及家庭成员的作用最后谈的这个是早教的核心。因为最好的早教场所应该是快乐而放松的地方。而这也是父母需要努力给孩子营造的。真正的早教就是在家里的日常陪伴。比如爸爸妈妈跟孩子的一些肢体游戏。早期的肌肤接触。充满爱和笑声的家庭氛围。这些早教机构给不了。其实很多纠结要不要给孩子报早教班的父母,已经开始思考到了这些方面。只是自己还不够确定,还不够自信。看到周边的人说好,一个人说好无所谓,但是三个人都跟你说好,你就动摇了。去不去早教班,没有唯一答案。关键还是看适不适合自己的家庭情况,适不适合自己的孩子。如果你在用心地陪伴孩子成长,想让孩子的生活更加丰富一点。那陪孩子一起去参加早教班,体验一下生活,让孩子交几个朋友,锻炼一下勇气,提高一些技能,也是可以的。不迷信,也不要轻信,更不要把孩子交出去就不管了。而没有给孩子报早教班的父母,看看自己能不能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自己能不能有时间放在学习充电上。毕竟花时间读一点书是有必要的。如果有,那就不要纠结,在家陪孩子启蒙是一样的。不管如何选择。都不要迷失自己,要有自己的思考。让你摇摆不定的不是别人的劝说,也不是诱人的广告,而是自己内心还不够坚定。而且不管怎么选都没错,因为你够努力,结果都不会糟。

提示框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