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教育居然占右脑开发的95%!?
  • 来源:爱和乐教育服务有限公司
  • 点击数:1718
  • 发布日期:2017-05-08
家长考虑给孩子报补习班的原因在于:学习成绩、发展兴趣、改善性格、结交朋友、开阔视野、自己太忙、自己知识盲点多不会教、别的孩子都上宝宝不上会落后......在冯德全教授看来,发展孩子兴趣和特长的,孩子喜欢的班才有必要,其它的只会扼杀孩子的天赋。冯德全教授从事教育研究和实践50多年,尤其关注的是早期教育,被誉为中国早教之父,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早期教育类专家,专攻儿童早期教育和发展儿童潜能开发。生活中教,游戏中学。01早期教育教什么?有趣的学就是玩,有益的玩就是学。除了关注儿童身体成长之外,在儿童早期,还要极大地丰富他的精神生活:注意力、爱好、兴趣、意志力、情感,这是他的第二生命。运动、饮食和睡眠可以促进孩子身体发展,这是第一生命,孩子也需要各种条件来促进精神生命的成长。生活是为了启发他的智力,增加他的感受。对于孩子而言,第一个感受很重要,亲情的温暖和甜蜜,让孩子觉得家庭多么快乐,生命是多么有趣。第二个感受是游戏的欢快感,躲猫猫、唱歌跳舞,玩得痛快,不停地探索和发现,觉得很神奇,这是一种很愉快的感受,人的精神就丰富了。早期教育就是丰富他的感受,享受生活的喜悦之外,失败的懊丧也是孩子需要感受的情绪,比如疾病的痛苦、犯错误的懊悔、被批评的难受、家人的重病安危.......一般家长多关注可以看得见的生理的成长,不能让孩子肚子饿,不能让他身体疲惫,可是对于孩子心理的成长却看不见,如果一个孩子感受贫乏,精神不丰富,将来就很笨。生活贫乏是指孩子的内心对外界的感知力比较愚钝,很不敏感,很难做出反应,那他的智力怎么成长起来呢?那他的情感得不到丰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发展、意志力也发展不起来。第三点比较关键的是,让孩子学会关爱,富有爱心。02为何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培育?目前中国早期教育中存在的一个大问题就是儿童心理培育的大量缺失。大多数家长重视的是孩子身体健康不、高不高、壮不壮,还有一个就是孩子将来考试的分数和毕业后的工作问题,父母亲并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心理健康还不够,还应该要高超,心理高超的人智力发达、性格卓越,视野高阔。如果想要孩子拥有一个丰富的精神生活,首先做父母的就要认识到什么叫精神生活,自己要拥有一个比较丰富的精神生活,父母的心胸要开阔。对于孩子而言,早教中,最重要的是学会生活,热爱生活。早期教育,孩子不仅要快乐成长,还要学会学习,其实孩子的一个天性就是喜欢学习,是他们自我发展的源头,很多的培训班让孩子的学习变成满足父母的期待,变得很功利,结果孩子就讨厌学习了。人是精神的动物,智慧的生命,人的成长需要16种精神营养。胎儿时期就要丰富他的精神生活,胎教其实并不是直接作用于孩子的,而是丰富母亲的精神生活,孕妇的喜怒哀乐、智力活动、情绪变化、美好憧憬与想象,都会以各种不同的内分泌形式,通过妈妈的血液,流到胎盘。母亲与胎儿的心理和身体是共通的。胎教是教育母亲。孩子一出生就要训练五官,让他的眼睛看不同的光线,多听美好的音乐,妈妈给他做笑脸,摸他的手指头发展他的触觉,五官都要经过训练,才会五官灵敏、手巧心灵、耳聪目明,孩子当然就聪明起来了。从小就要让孩子喜欢运动,不仅帮助他发展身体、肌肉、骨骼、内脏,他躺在摇篮里就要拿着他的手做被动操,手和腿都要,使他身体发育和心情愉快。热爱运动的孩子就朝气蓬勃、积极向上、性格开朗、合群协作,热爱交往。生活即教育,并不是嘴巴教育。但很多人把生活和教育分离特别清,而且认为教育就是让孩子读读写。春天来了,为什么不带你的孩子去种花呢?这是多么重要的自然知识的教育啊,给孩子介绍自然科学的知识,他亲身接触和培植,并慢慢观察,长树叶,开花,孩子觉得很神奇,开心得不得了,种植物是最好的玩和学。03如何丰富孩子的精神生活?丰富孩子精神生活的16个心理营养区:种植饲养、观察提问、认识自然、实行胎教、训练五官、体育运动、学习交往、认识万物、音乐舞蹈、美术造型、发展语言、劳动制作。很多父母都不知道这些重要的营养区,更不谈说去引导孩子的各种体验和感受了。对现代父母来说,太难了。早期教育其实并没有父母们想得那么高深莫测,它要比物理学、化学和数学简单多了。只要改变四个观点:1.改变旧的人才观,建立新的人才观。分数高、学历高和会考试也不能说是人才,人才的根本问题在于他有丰富的阅历,有探索精神,有创新能力。所以我们要培养人的丰富的感受精神,人的活跃,经历多样。2.建立正确的儿童观。传统的儿童观认为孩子小,不会学习,不用学习,以后再说,孩子只能玩玩跳跳,长大了再学习,现在放任自流吧。其实人的一生中最善于学习的学习效率最高的是0-6岁的孩子,人生下来时左脑不会用,因为左脑是语言脑和逻辑思维脑,处在萌芽状态,右脑是古典脑、形式脑,它各种各样的形象,妈妈表情和爸爸生气他都吸收了,所以孩子是世界上最善于学习的一个小精灵。我们很多父母都不认识这一点,那么把孩子的很多时间都白白浪费了,错过了孩子发展的关键期是孩子一生最大的损失。现在心理学家发现,所有孩子接触到和认识到一切都是知识,孩子在生活中不知不觉就学习到了很多,占了右脑的95%,只有公式定义图表才是学校里学的,只占5%。我们过去对婴幼儿的认识大多数都是错误的。3.一千多年前韩愈定下来的教育观。也要改,那就是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是那老师讲孩子听,你问一个,老师解读。在早期教育里面,传道授业解惑是完全不能用的,早期教育主要是引导孩子去发现、去探索、去热爱生活、去学会生活、喜爱学习和学会如何学习,这才是教育观。当孩子们学会了在生活中理解万事万物后,你还怕他没有学问吗?知识自然就来,所以我们现在的孩子要从小就学会查字典,学会网上搜索,学会思考问题,学会观察提问。有的父母觉得孩子问的问题我不会回答啊,其实这反映的是错误的教育观,父母认为只有我懂了我才能对婴幼儿的教育,对于婴幼儿的教育不是教知识,而是教态度、教行为。“哎呀,宝宝你提的这个问题真好啊,妈妈也不懂,那怎么办呢?我们一起想办法把它搞懂,我们家三楼有个王老师,教中学的,我们去试着请教他好不好啊……”让孩子打电话过去问方便不,王老师给孩子讲,其实这就是在教人际关系,教礼貌,教请教问题,这比知识教育更重要。4.转变旧的亲子观。父母觉得我负责把孩子养大,喂东西给他吃,他是我的骨肉血液和后代,新的亲子观是亲人、朋友和监护人,要用商量的语气和小朋友说话交流,凡是朋友就会互相尊重,语气上表情上态度上孩子都会感觉到他跟大人是平等的。当孩子犯小错误或大错误时,父母表现出愠怒或者训斥,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有错误内疚也算是丰富他的感受,朋友犯错也是可以批评的。亲子关系当中父母的修养感是要去认真体会和琢磨的。在亲子关系当中当孩子犯错误时切忌的一类话是消极暗示,就是将他的错误说出来重复一遍就会让孩子感觉到泄气, 父母要给出积极的情绪来刺激发展孩子积极的行为,一味地指责批评和抱怨是坚决不可以取的。监护人的角色就是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有没有走丢,有没有出事,有没有哪些不良的行为,包括自私、懒惰、骂人、抽烟,监护孩子的身体和心理健康。04如何判断孩子是否心理健康?一个孩子感冒发烧了,全家出动去医院、重视得不得了,可是孩子的心理有问题了,好多年都不知道。我们怎么能发现呢?孩子的身体健康就是孩子发育是否完善身体的各项指标是否正常,那么孩子的心理健康看什么呢?第一看孩子平时是不是有说有笑,有动有静, 是不是有商有量,是不是欢快。如果一个孩子成天愁眉苦脸不说话没有笑容,那他肯定心里不健康。第二看孩子兴趣广不广泛,喜不喜欢唱啊跳啊,一会儿跑去种植物一会儿又去养小动物,一会画画一会儿做手工一会儿读书一会儿给你讲故事。如果一个孩子一天到晚没事做那就不健康了。有的父母觉得自己的孩子天生性格就比较安静,其实并不是这样。有的孩子一整天拉着妈妈的衣服嗯嗯啊啊吵着要吃东西没有自己的生活,没有自己的爱好,没有自己的兴趣,这个孩子肯定心理不健康。 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多动症孩子没有目标没有事情可做就上窜下跳,是很无聊的动。也有父母觉得自己的孩子是三分钟热度,其实孩子的兴趣转移是完全合理的,只要她这3分钟做事是完全的专心致志,等孩子对一个事物的兴趣加浓之后就会从3分钟变为5分钟继续加长。第三就是人际关系,那有的父母就说三岁的孩子就人际关系了?还这么小。 其实人际关系分为家庭内和家庭外,和爸爸爷爷的关系也可以成为人际关系,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是不会害怕陌生人的。为什么有的小孩认生呢?在孩子两三个月的时候来看望孩子的亲人们不要抢着抱孩子,会让孩子感觉到害怕,正确的做法是先在一个远远的距离,让孩子心理上慢慢的适应,大人们慢慢地逗她笑陪她玩耍,跟她唱歌让孩子放松高兴,之后你再试着问他“抱抱你好不好?”。如果孩子还是不想要,不要勉强,会让孩子害怕。所以一个孩子的心理健康,他的人际关系特别融洽他能帮助人,也能够接受别人的帮助。这样小孩子长大以后才会有极强的亲和力,能做领导人,组织团队,也能做普通老百姓。总而言之,早期教育是孩子的根系教育,根系发达了,孩子就能长成参天树木,栋梁之才。一开始根系萎缩了,后面再怎么努力,都是拔苗助长,一直小学中学都是在拔苗助长,加班加点啊,填鸭啊考试啊,没有办法,因为根系不发达。
提示框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