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爱和乐教育服务有限公司
- 点击数:1627
- 发布日期:2016-08-27

想教孩子及早及时地识字,从而尽早独立自主读书的家长,希望能够耐着性子把这篇文章看完。
脑与认知科学提供的研究结果:中国儿童应在6岁前完成识字。
中国科学家说,中文母语者和英文母语者利用类似的脑区处理语言,但处理方式存在显著差异。这项发表在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的成果,为认识人类大脑的语言功能提供了重要新见解。
香港大学脑神经专业的一个研究成果,历时多年完成。这项研究是学习汉语和学习英语的脑神经作用的对比,结论说:学英语主要用左脑(逻辑),学中文主要用右脑(形象)。
所以,如果要尊重儿童,那么西方儿童应在6岁后识字,而中国儿童应在6岁前完成识字。
从早期教育的成功案例看出,中国儿童应在6岁前完成识字,是绝对真理。对于0-6岁,尤其是0-3岁的家长与老师来说,相当相当重要!千万别再被所谓的西方教育理念蒙住眼睛,错过早期教育的最佳时期。
早期教育的成功案例告诉我们,中国人的确应该从小识字,且越早越好。2、3岁认识2、3千汉字,是那些早期教育成功案例的共同之处。
及早及时大量识字,进而独立自主阅读,会为一生的成功奠基。
根据脑与认知科学的研究成果,读书、锻炼等等方式,会特别好地促进大脑神经元的生长、发育与连结。这也就是常说的,脑袋越用越聪明。
而大脑神经元的生长、发育与连结是不可逆的,错过了就永远错过了,因之,促进大脑神经元发达的方式,越早越好,越多越好。
古人说,人生聪明识字始。识字,在当下,有两种倾向需要注意。
一是识字已经被异化为孤立识字,过份强调能够认识多少字,而忽视了识字只是工具,读书才是目的。
二是有的家长拼命教孩子汉语拼音,也是大错特错的。识字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多读书,识字只是读书的工具,而汉语拼音更是识字工具的工具。千万别把孩子误了。
识字的方法,现在看来,中国古代教育的方法是值得重视的。
我国古代识字教育以诵读、背诵蒙学百家姓、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千家诗为主,兼以儿歌,古诗词。进而诵读韵文,声律启蒙,大学,古文观止等等。
要做到一二年内,让孩子会认识2、3千字,最好的方法就是向老祖宗学习。
旧时只要有机会进私塾的童子,只要两三年功夫,就可吟诗作对,出口成章,挥豪成文。这就是老祖宗留给后人的启示。具体做法是这样的。
(1)教材和学习内容。
蒙学“三百千”等等,《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一共是2250个左右的字,其中2000个左右都是常用字。蒙学不是只学三百千的,还会学点别的,声律启蒙啊,千家诗啊,于是识字量就过三千了,经常能达到四千字以上。
(2)古人教识字,用大字课本,指读。
古代的“读”就是今天所谓“吟诵”。吟诵的时候,声母、韵母、声调,全都清清楚楚。合在一起,还是一首歌,好听好记。一篇《千字文》,一千个不重复的字,就是一首歌,唱一遍,十分钟。
用小手指着,再加上先生有时打乱顺序,于是,他就知道这个字形就读这个音。通过大量的识字和反复的练习,就可以过识字关了。
(3)用讲故事的方式学习识字
为什么要讲故事?因为儿童的感性比理性发达,更容易接受从故事中得出的道理。所以,教《三字经》,要讲故事;教《弟子规》,要讲故事;教《论语》,还要讲故事。很多人以为古代私塾先生不讲故事的,这是误解。
教孩子识字,不能少了家长的参与。小孩是贪玩的,但是有父母陪同阅读识字,读书的精神和气质很容易受到感染,慢慢的孩子就能安静下来读书。在阅读中,家长还可以及时纠正孩子的读音以及解释一些字词的意思。让识字成为孩子眼中特别好玩的游戏,乐在其中并乐此不疲。
( 想要了解更家教早教知识,欢迎关注“爱和乐教育服务”微信公众号:ahyjyf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