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听话?这才是最有效的管教方法
- 来源:爱和乐教育服务有限公司
- 点击数:945
- 发布日期:2016-08-25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很多家长都会遇到各种让自己头疼的问题,尤其是当孩子没规矩、哭闹、一再犯错的时候。
当家长的耐心到了极限,孩子一再不听话,这时候就会开始用惩罚的方式了。
我们一直不提倡用惩罚的方式解决问题,惩罚看似当时有效,震慑住了孩子的情绪,也遏制了孩子一些不良的行为。
但是长期来看,不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可能会对孩子的身心造成很大的伤害,得不偿失。
有些家长知道惩罚的危害,也会努力克制情绪不去惩罚孩子,但是会担心:
我忍住不发火了,孩子会不会更放肆?
我不用惩罚的方式让孩子改正错误,孩子以后是不是更没有规矩了?
那么,当孩子出现一些不良的行为时,我们到底要怎样让孩子改正呢?
其实孩子犯错,需要的不是接受惩罚,是学会承担!
情景一
妈妈做好晚饭,孩子觉得当时不饿,不想吃饭,想去看电视、玩游戏,妈妈耐心地告诉孩子要多吃一点,今天做的饭菜很好吃,可孩子就是不听。
妈妈哄了半天,孩子勉强答应,吃的过程中却一心想着去玩,甚至还不耐烦地敲筷子、乱扔食物。
惩罚的做法:
妈妈忍不住发火了,严厉地告诉孩子,自己辛苦做饭,为他的身体健康着想,让他必须按时吃饭。
可孩子还是不好好吃饭,于是妈妈抱起孩子,不让他在餐桌上,要他去罚站一个小时,孩子哭闹不干,最后全家人这一顿饭都没吃好。
这样的惩罚为何无效:
这样的惩罚常常没有效果,是因为这一系列的做法,让孩子理解到的信息是这些:
o 我不饿的时候,妈妈非让我吃饭。
o 我想玩,妈妈阻止我。
o 我不能玩,只能在餐桌上找点有意思的事情干,妈妈就非让我罚站一个小时,罚站的过程我除了委屈,就是生气。
让孩子学会承担的做法:
1. 说明规矩:告诉孩子吃饭只在吃饭的时间进行,在不会影响孩子健康的情况下,允许孩子在不饿的时候不吃饭。
但是事先说明,如果大家用餐结束了,不会再为他单独加餐,也不会准备零食给他。
2. 提供选择:明确表达,如果不吃饭还一直影响别人吃饭,会让他离开餐桌。让孩子选择,在餐桌上安静地吃饭,还是去自己房间或者其他地方。
3. 让孩子承担后果:如果孩子继续在餐桌乱发脾气,那么让孩子回自己的房间,或者去其他地方,等他不影响别人的时候才能回来。
告诉孩子他什么时候可以回来或者去玩不是父母定的,是他自己决定。
不强行规定孩子罚站、回房间的时间,让孩子理解家长不是要惩罚他,是要让他学会尊重别人还有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情景二
孩子经常丢三拉四,对事情不上心,要不忘记从家里带课本去学校,要不忘记从学校带作业回家。还经常因为这样,忘记参加一些课外活动。
惩罚的做法:
妈妈向孩子发火了,抱怨他真是让自己操碎了心,并且规定孩子这个月不能再参加任何课外活动了。
这样的惩罚为何无效:
父母每次检查孩子作业是否完成、帮助他收拾好去学校需要的东西,让孩子习以为常。这一次严重警告之后,孩子可能还难长记性,因为孩子总结的信息却是:
o 妈妈认为我就是容易忘东忘西,我出现的这些问题也是正常的,反正我不忘记的时候,她也不记得了。
o 生活中的小细节,一般妈妈会帮我想着,如果没做到,我出现了问题,妈妈会替我解决。
o 我因为粗心忘记参加活动,妈妈就发火了,让我知道了不粗心就可以参加感兴趣的活动。
让孩子学会承担的做法:
1. 就事论事:不要因为孩子出现某些不良的行为,就先给孩子贴标签,因为孩子很容易强化这一行为,觉得反正你给他定性了。
2. 启发孩子想办法:在孩子出现了因为丢三落四,耽误事的时候,不要替孩子解决,让孩子先自己想办法。
3. 让孩子承担后果: 因为粗心,就不能参加活动;因为不听话,就不可以看动画。
用剥夺孩子从事件A上获得的快乐,去弥补孩子在事件B上的失误,孩子不一定明白承担,还可能会因为不参加活动失去一个兴趣,不看动画而继续和父母发脾气。
如果孩子很喜欢某个活动,也很后悔错过,可以请孩子想想有什么办法可以补救。让孩子知道父母支持他参加活动,但是他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情景三
妈妈带孩子参加了绘画、音乐、舞蹈的试听课,孩子开始觉得都很有意思。为了培养孩子的艺术气质,让孩子开拓视野,都给孩子报名了。
但是孩子就是三分钟热度,学着学着就没热情了,老师布置的练琴作业也不做,周末有钢琴课还赖床不起,经常迟到耽误课。
惩罚的做法:
妈妈忍不住发火和孩子抱怨,自己都为他周末不能休息,他这样不负责,干脆别学了。
这样的惩罚为何无效:
你觉得要让孩子克服怕困难、懒惰的行为,自己一定要多叮嘱他,可是孩子总结的信息却是:
o 我学习就是为了父母的期望。
o 本来一件轻松的事情,因为妈妈发火,变成了一件沉重的事情。
o 我遇到困难或者不想练琴的时候,妈妈就说干脆别学了,让我也犹豫要不要去学习,要不不学算了。
让孩子学会承担的做法:
1. 提前约定:孩子对一件事三分钟热度很正常,因为刚开始接触一件事往往是好奇心使然。
在孩子兴致勃勃地要学习某个兴趣课程的时候,和孩子做一个小的承诺仪式。告诉孩子为这件事需要做的努力,如果选择了,就要坚持,至少是一段时间。
2. 鼓励代替抱怨: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家长要付出时间、金钱等。如果孩子出现畏难情绪,不要通过向孩子抱怨自己的付出让孩子被动地去学习。那样孩子会觉得是为父母而学,父母是自己学习的监督者。
更好的做法是积极地和孩子一起应对困难,表示父母理解他,并且父母对于这件事也很感兴趣,让孩子感受到爸爸妈妈和他是一起的,父母是自己学习的陪伴者。
3. 让孩子承担后果:如果孩子一直很抗拒,可以停下来,和孩子一起讨论,他觉得自己为什么要学习?当初选择的原因?可以列下来这件事如果坚持下去的益处和难点,如果不继续的损失。
惩罚和损失不同,惩罚是人为加上去的一种后果,损失是自然而然的结果。让孩子分清了这些,才能让孩子做事有自己的内在驱动力,而不是一直为得到奖励而行动,为害怕惩罚而应付。
如果我们一直用惩罚的方式来教育孩子,自己和孩子都会不愉快。不仅让亲子关系变得紧张,最终还没有让孩子学会独立和承担,孩子可能一直不明白父母想传达的问题的内在逻辑。
而且很多家长在惩罚孩子之后,会陷入深深的自责情绪中,责怪自己没有控制好脾气,小题大做。
其实,父母也是人,不是神。我们号召不惩罚,不等于容忍孩子、压抑自己,而是让家长在平和、愉快的状态下和孩子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如果你也因为以上原因发过火,请先不要一味地责怪自己,先让自己放松、平和下来。因为,只有在冷静的时候,很多智慧、客观的解决方式才能想出来!
要知道,最有效的管教方式,不是用最严厉的惩罚或者事后用物质补偿,而是通过让孩子知道不良行为带来的后果,对自我进行管理和约束。
只有能够激发孩子进行自我管理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有效的管教方式。
( 想要了解更家教早教知识,欢迎关注“爱和乐教育服务”微信公众号:ahyjyfw )
( 想要了解更家教早教知识,欢迎关注“爱和乐教育服务”微信公众号:ahyjyf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