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阅读打开生命之门(续一)
- 来源:爱和乐教育服务有限公司
- 点击数:929
- 发布日期:2011-11-13
用阅读打开生命之门(续)
【方式篇】
不同的孩子需要不同的书,而同样的书,给不同的孩子读,方式也不尽相同。对一般孩子来说,阅读生命教育类的书籍,只需要完成这样一个过程:体验——〉联想——〉消除恐惧——〉珍视生命。
我们只要根据不同年龄选择不同读物,并参考【禁忌篇】,避免不恰当的阅读方式,再配合以一些【延伸篇】里的活动,就可以做得很好了。
但,对一些已经有心理创伤存在的孩子,我们就需要采用更多样的阅读方法了,下面,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些灾后心理受创的孩子的类型。惊恐型:绝大多数孩子,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会表现出惊恐,不安,受惊的孩子会表现得特别胆小,他们害怕陌生人,稍微有风吹草动就会露出惊慌的眼神,有时候会不停地动来动去,以掩饰自己的恐惧。恼怒型:一些并不太懂得发生了什么的小孩,他们只知道自己原来的家、爸妈、玩具忽然没有了,他们对这种失落的感觉很愤怒,却又不知道怎么表达,于是就表现为无端的大哭大闹,对靠近他们的人又踢又打。压抑型:一般来说,孩子不会主动压抑自己的情绪,除非是受到了特别强大的外界刺激。比如一些因意外而导致残疾的孩子,他们会因为忽然的身体改变,而产生压抑情绪。压抑的表现有很多,最明显的一种就是不说话,也被称为失语症,这类孩子拒绝和任何人交流。还有一种隐性压抑,表现为十分坚强镇定,不管看到什么悲伤的事,他也不哭,但其实,他并非是感觉不到痛苦,而仅仅是因为过度压抑而失去了表达这种情感的能力。自责型:一些已经有些懂事的孩子,会觉得自己的朋友都死了,而自己幸存下来,是不公平的,他们也会因为在地震时只顾自己逃生,没有去顾其他人的死活,而产生一种罪恶感,他们常常低着头,不敢去看人的眼睛,他们会表现得出奇的听话,但不愿意和人多交流,有时候他们还会因为想忘记内心的自责,而去做一些重复的动作或者游戏,表现出一种强迫症的行为。臆想型:一些孩子因为无法接受残酷的现实,有时会采用把幻想与现实混同的方式,来逃避现实。他们会幻想出一些在他们看来很接近真实的事情,比如自己变成了超人,有时还会反复对别人去说,以强化自己对这件事的确定程度。以下是几种适用于不同类型孩子的不同阅读方式。平静地轻声阅读
适用人群:惊恐型和恼怒型的孩子
适合读物:诗歌、有韵律的、令人放松的故事,如《金子美铃童谣》、《晚安,月亮》哭,是孩子本能的宣泄方式,在哭闹的孩子面前,我们说话的声音不要太高,也不要强迫他安静下来,而是要慢慢地在他身边坐下来,采取一个和他平视而非高高俯视的角度,和他开始轻柔的对话,如果不知道说什么,可以先打招呼,比如问:“你吃饭了吗?吃什么了?”当他的注意力渐渐从自己的恐惧,转到你的说话声上了,你再以问话的形式开始你的故事,如“你知道吗?我听过这么一个故事……”
除非孩子明确地拒绝听你说话,在其他情况下,即使孩子一开始表现出对你的故事没兴趣,也不要立刻停止,你可以平缓地继续讲述,让有韵律和节奏的声音本身去缓解孩子的紧张情绪。角色扮演式阅读
适用人群:自责型和压抑型的孩子
适合读物:有多个角色和有对话的故事,能帮助孩子从另一个角度看自己的经历,如《爷爷变成了幽灵》、《一片叶子落下来》自责是一种幸存者很自然会产生的情绪,但自责过度通常是因为孩子把生死对立起来看待而导致的,对这样的孩子,首先应当消除他对死的负面看法。我们可以先给他读一遍故事,读的时候,可以用一些纸偶、布偶作为辅助道具,来表现书中不同角色。读的时候要观察孩子在情节推进过程中的反应,记下他特别关注的段落。然后,在读完故事后,邀请有兴趣的孩子来和你做扮演书中角色的游戏,这游戏一定要建立在孩子自愿的基础上,如果有几个孩子同时在听故事,可以让他们举手报名,然后让最先举手的孩子来参加表演。对于个别完全拒绝和人交流的孩子,我们不要强迫他,但也不要冷落他,我们可以把他安置在别的孩子中间,让他和其他孩子一起听故事看表演,让其他孩子的情绪去感染和带动他的情绪。我们还可以通过播放一小段前奏音乐,戴上卡通头套等形式来强化孩子们扮演角色的兴趣和投入感。图画互动式阅读
适用人群:臆想型孩子和压抑型孩子
适合读物:有很明显的情景变化的、富于幻想,但乐观向上,可以将孩子由幻想带回现实的故事,如《你是特别的,你是最好的》、《勇气》爱幻想是孩子的天性,幻想,也是孩子保护自己心灵的一种方式,他们也会用幻想来解决现实中的问题,比如,在孤独的时候,他们会幻想出一个隐形朋友来陪伴自己。我们要记住的是,永远不要去粉碎孩子的幻想,因为当他现实中的问题解决了或者不存在了,他自然会从幻想里走出来;而在他心理障碍还存在的时候,粉碎他的自我保护机制,只会导致更糟糕的结果。对这样的孩子,我们可以先挑一两张书中的图画,给孩子看,让他们猜画面在说什么,调动他们的好奇心,然后开始读故事,读完故事后,可以让孩子画一画他心里想到的事情,比如,还有什么可以叫做勇气?还有什么事很特别?这种阅读的好处在于你可以直观地看到故事在孩子心里引出的形象,并根据这些来调整下一步的阅读选材和引导方法。而对孩子来说,绘画是比文字更适合他们的表达方式,他们可以通过绘画来宣泄自己的情绪,他们也可以在绘画中找回自信,感觉到一种创造的乐趣。请注意,不管采用何种方式,阅读引导者都有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尽量不要表现出对这些孩子和对其他孩子有什么不一样,不要因为他们的不同而对他们露出异样的眼光,也不要因为他们的不同而对他们格外娇宠。
杜曼早教
【方式篇】
不同的孩子需要不同的书,而同样的书,给不同的孩子读,方式也不尽相同。对一般孩子来说,阅读生命教育类的书籍,只需要完成这样一个过程:体验——〉联想——〉消除恐惧——〉珍视生命。
我们只要根据不同年龄选择不同读物,并参考【禁忌篇】,避免不恰当的阅读方式,再配合以一些【延伸篇】里的活动,就可以做得很好了。
但,对一些已经有心理创伤存在的孩子,我们就需要采用更多样的阅读方法了,下面,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些灾后心理受创的孩子的类型。惊恐型:绝大多数孩子,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会表现出惊恐,不安,受惊的孩子会表现得特别胆小,他们害怕陌生人,稍微有风吹草动就会露出惊慌的眼神,有时候会不停地动来动去,以掩饰自己的恐惧。恼怒型:一些并不太懂得发生了什么的小孩,他们只知道自己原来的家、爸妈、玩具忽然没有了,他们对这种失落的感觉很愤怒,却又不知道怎么表达,于是就表现为无端的大哭大闹,对靠近他们的人又踢又打。压抑型:一般来说,孩子不会主动压抑自己的情绪,除非是受到了特别强大的外界刺激。比如一些因意外而导致残疾的孩子,他们会因为忽然的身体改变,而产生压抑情绪。压抑的表现有很多,最明显的一种就是不说话,也被称为失语症,这类孩子拒绝和任何人交流。还有一种隐性压抑,表现为十分坚强镇定,不管看到什么悲伤的事,他也不哭,但其实,他并非是感觉不到痛苦,而仅仅是因为过度压抑而失去了表达这种情感的能力。自责型:一些已经有些懂事的孩子,会觉得自己的朋友都死了,而自己幸存下来,是不公平的,他们也会因为在地震时只顾自己逃生,没有去顾其他人的死活,而产生一种罪恶感,他们常常低着头,不敢去看人的眼睛,他们会表现得出奇的听话,但不愿意和人多交流,有时候他们还会因为想忘记内心的自责,而去做一些重复的动作或者游戏,表现出一种强迫症的行为。臆想型:一些孩子因为无法接受残酷的现实,有时会采用把幻想与现实混同的方式,来逃避现实。他们会幻想出一些在他们看来很接近真实的事情,比如自己变成了超人,有时还会反复对别人去说,以强化自己对这件事的确定程度。以下是几种适用于不同类型孩子的不同阅读方式。平静地轻声阅读
适用人群:惊恐型和恼怒型的孩子
适合读物:诗歌、有韵律的、令人放松的故事,如《金子美铃童谣》、《晚安,月亮》哭,是孩子本能的宣泄方式,在哭闹的孩子面前,我们说话的声音不要太高,也不要强迫他安静下来,而是要慢慢地在他身边坐下来,采取一个和他平视而非高高俯视的角度,和他开始轻柔的对话,如果不知道说什么,可以先打招呼,比如问:“你吃饭了吗?吃什么了?”当他的注意力渐渐从自己的恐惧,转到你的说话声上了,你再以问话的形式开始你的故事,如“你知道吗?我听过这么一个故事……”
除非孩子明确地拒绝听你说话,在其他情况下,即使孩子一开始表现出对你的故事没兴趣,也不要立刻停止,你可以平缓地继续讲述,让有韵律和节奏的声音本身去缓解孩子的紧张情绪。角色扮演式阅读
适用人群:自责型和压抑型的孩子
适合读物:有多个角色和有对话的故事,能帮助孩子从另一个角度看自己的经历,如《爷爷变成了幽灵》、《一片叶子落下来》自责是一种幸存者很自然会产生的情绪,但自责过度通常是因为孩子把生死对立起来看待而导致的,对这样的孩子,首先应当消除他对死的负面看法。我们可以先给他读一遍故事,读的时候,可以用一些纸偶、布偶作为辅助道具,来表现书中不同角色。读的时候要观察孩子在情节推进过程中的反应,记下他特别关注的段落。然后,在读完故事后,邀请有兴趣的孩子来和你做扮演书中角色的游戏,这游戏一定要建立在孩子自愿的基础上,如果有几个孩子同时在听故事,可以让他们举手报名,然后让最先举手的孩子来参加表演。对于个别完全拒绝和人交流的孩子,我们不要强迫他,但也不要冷落他,我们可以把他安置在别的孩子中间,让他和其他孩子一起听故事看表演,让其他孩子的情绪去感染和带动他的情绪。我们还可以通过播放一小段前奏音乐,戴上卡通头套等形式来强化孩子们扮演角色的兴趣和投入感。图画互动式阅读
适用人群:臆想型孩子和压抑型孩子
适合读物:有很明显的情景变化的、富于幻想,但乐观向上,可以将孩子由幻想带回现实的故事,如《你是特别的,你是最好的》、《勇气》爱幻想是孩子的天性,幻想,也是孩子保护自己心灵的一种方式,他们也会用幻想来解决现实中的问题,比如,在孤独的时候,他们会幻想出一个隐形朋友来陪伴自己。我们要记住的是,永远不要去粉碎孩子的幻想,因为当他现实中的问题解决了或者不存在了,他自然会从幻想里走出来;而在他心理障碍还存在的时候,粉碎他的自我保护机制,只会导致更糟糕的结果。对这样的孩子,我们可以先挑一两张书中的图画,给孩子看,让他们猜画面在说什么,调动他们的好奇心,然后开始读故事,读完故事后,可以让孩子画一画他心里想到的事情,比如,还有什么可以叫做勇气?还有什么事很特别?这种阅读的好处在于你可以直观地看到故事在孩子心里引出的形象,并根据这些来调整下一步的阅读选材和引导方法。而对孩子来说,绘画是比文字更适合他们的表达方式,他们可以通过绘画来宣泄自己的情绪,他们也可以在绘画中找回自信,感觉到一种创造的乐趣。请注意,不管采用何种方式,阅读引导者都有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尽量不要表现出对这些孩子和对其他孩子有什么不一样,不要因为他们的不同而对他们露出异样的眼光,也不要因为他们的不同而对他们格外娇宠。
杜曼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