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宝宝快乐学知识就是成功早教吗
- 来源:爱和乐教育服务有限公司
- 点击数:1458
- 发布日期:2014-03-01
孩子只有具备了丰富的感觉经验、获得形成清晰概念的能力之后,才能具备正确判断的基础,理解事物内在的联系。当孩子还没有足够的理解能力时,让他过早地学习知识,他当时虽然记住了,但是根本吸收不了。这就好比,我们给小树浇水,可是,我们浇的这种水,根本不能被树根吸收,然后,水多了就要溢出来。给孩子灌输的知识如果太多,他不仅吸收不了,还会产生厌学。过早学习知识的害处不仅于此!
说一个我自身的体会:前不久,搞华德福教育的吴蓓老师借给我一本她从欧洲带回来的经典图画书。因为华德福教育非常注重孩子的艺术修养,这本书的画面很美,很朦胧的那种美,里面讲了一个很美的童话故事,还配了一些可以动手玩的小插件,比如会转的纺车、会变化的天空等等,既好看又好玩。我带这本书回家给好好看。想先让她自己看,告诉她:“你先看,然后给我讲讲里面的故事,好吗?”好好欣然同意。只见她翻开书,高兴地指着里面的瑞典文字说,“我认识!” 然后逐个指着那些字母念:“E、M、O...” 又翻一篇,接着念字母。。。念完字母,把书一扔,高兴地跑别处玩去了。我极怅然。。。这么一本美丽的图画书,她没有被里面优美的画面和生动的插件吸引,却把注意力都放在那些字母。。。后来我把这本书放在好好小书架的醒目位置,一连几天,她每次翻看,都是先念字母。。。
我们知道,一个孩子学习好坏,有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就是能否主动积极地思考。思考能力的形成,并不是通过知识性学习来获得的。孩子从一出生,就通过感受身边的世界开始了自主学习,在感知世界的过程中,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思考能力。
每个孩子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过早认识文字和数字这样抽象的符号,他的注意力就会更多地集中在这些抽象的事物上,不会更好地去了解和感知身边的世界,不仅不能感受到很多真实美好的事物,缺少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更有可能缺少自己理解、归纳和判断的主动性和能力。所以,在孩子的早期发展阶段,父母最应该做的是提供孩子成长真正需要的环境,而这些恰恰会为孩子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不要急于教孩子识字算术这些抽象内容,那些等到孩子应该学习的时候再学不迟。欲速则不达——“催促成长的代价是损失了做人的潜在素质:开放、热情、灵活、想象力和创造力、充满朝气、好奇的天性。如果童年期,孩子没有机会发展这些素质,长大后弥补就会事倍功半,若要重新开始培养这些素质,那就更难了。” [1]
德国教育专家在十几年前,曾列出如下的研究数据:“奔跑跳跃不足的儿童,没有足够的时间荡秋千或在泥地里玩耍的儿童,没有机会爬树学习平衡的儿童,他们倒走困难,在数学方面落后,动作迟钝费力,这样的儿童不能正确地估计力度、速度和距离,而且比别的儿童更容易发生意外。”
“十分之一的青少年已经听力受损,60%在校儿童身体姿势不良,35%体重超常,40%循环系统有毛病,38%肢体协调能力欠佳,50%以上在跑跳有用运动中缺乏耐久力。”
—— 德国GEO杂志,1995想一想,上面所说的那些孩子,今后能保持旺盛的学习能力、具备足够的竞争力吗?
那么,我们该怎么做呢?应该为孩子提供什么样的环境?应该让幼儿期的孩子玩些什么?
尽管我们身边的教育环境还非常有待改进,但是毕竟家长的作用还是最主要的。我觉得,我们最需要做的是,要让孩子成为孩子。我每年度假都带好好去海边,有了孩子后我这个懒妈发现,带着小孩子度假的最好方式就是去海边,在有沙有水的地方,孩子根本不用你陪她玩,自己一玩就是大半天,于是懒妈就可以躺在旁边的沙滩椅上发发呆。不管什么年代,玩沙玩水玩泥巴,永远是孩子们的最爱。现在的孩子,对很多高级昂贵的玩具,只有一分钟的兴趣,可是一见到沙坑和水坑,都会忍不住要跳进去,如果家长不怕弄脏,孩子能在里面玩很长时间,而且百玩不厌。其实孩子玩沙水,就是一种发展感官的学习,简单的沙子和水,孩子们却能有成百上千种玩法,还有什么比这更能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呢?此外,还要让孩子多爬多跑多跳多运动,不仅增强体制,更能增加平衡感和运动感,这将有利于孩子今后高层次的感觉整合——运动多的孩子思维会更活跃。小孩子都喜欢画画,让孩子随意涂鸦,而不是教他学习绘画技巧,虽然孩子画出来的可能只是一团乱麻,但是,那里有他的内心世界、他的想象。大一点的孩子,可以让他们帮助妈妈做家务。比如做饭做菜,从买菜、摘菜、洗菜、切菜到炒熟的过程,如果孩子能够参与其中,他会明白,一件复杂的事情,需要按照程序和步骤来做,同时,也能明白一顿饭来之不易,会懂得珍惜。有条件就带孩子到野外去,让孩子多亲近自然。观察树叶、捕捉昆虫,这远比书上抽象的内容更容易理解。如果让孩子自己养个小动物,他就能够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长规律,这比他从书中或电视里看到的动物知识,要来得深刻得多。总而言之,我认为,要遵循孩子早期发展的自然规律,容许孩子按照自己的步伐成长;多让孩子接近大自然,给他一个真实的而不是书本中的世界。
这样,孩子的心智会更成熟更健康,有利于今后在学龄期开始的知识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