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4种重复性行为全解密
- 来源:爱和乐教育服务有限公司
- 点击数:1603
- 发布日期:2014-02-14

婴幼儿期重复性行为是比较多见的,如吮吸手指、咬嘴唇、身体摇摆、两脚踢动和蹭足跟等。多属于正常行为,出现在1岁以内的婴儿。这些重复性行为的出现,与宝宝自身生理有关,但真正的原因至今仍不清楚。 环境因素在重复性行为中起到重要作用。严重的环境剥夺(交由保姆全权带养,家庭不和睦,总是争吵不断,单亲等)可造成这类重复性行为发生频率增加,程度加重。改善环境,可减轻重复性行为。对于年长儿来说,重复性行为多出现在疲倦、无聊、被其他刺激分散注意力或生气发怒时。这种重复性行为还会发生在发育障碍的儿童中。 一、吮吸手指 吮吸手指是婴儿正常行为,几乎所有的婴儿都有不同程度的吮吸手指行为。多数情况下,随着月龄的增加,吮吸手指的强度减低,到了幼儿期,几乎不再吸吮手指,只是在寂寞或睡前吸吮。 吸吮手指的原因: 1.自我分化不良。婴儿把自己的手当做客体,当做其他物品吸吮。 2.心理忽视。婴儿有要求时,没有及时回应,如饥饿时不能及时喂奶,需要抱抱时,妈妈没有及时响应,使婴儿又被忽视的感觉。宝宝通过吸吮手指得到心理安慰。 3.选择玩具不当。给宝宝选择的玩具多是棒状的,宝宝很容易把玩具放入口中吸吮,当玩具不在手里时,就会把手指当做玩具吸吮。 4.睡眠习惯不良。宝宝还不困的时候,就让上床睡觉,宝宝通过吸吮手指打发无聊时光,把吸吮手指作为睡前安慰,哄自己睡觉。 需要干预的情况 通常情况下,婴幼儿期吸吮手指不需要特别干预,更不需要医学治疗。有以下情况需要略加干预。 1.吸吮手指频率高,除了喝奶吃饭和熟睡,几乎都在吸吮手指,即使转移注意力也难以让宝宝停止吸吮,或只能停止一会,很快又开始吸吮了。 2.到了学龄前期(4岁以后)仍有难以克服的吸吮手指行为,并且影响宝宝的其他活动。 3.引起牙齿咬合不良等口腔方面的异常时。 4.影响宝宝手指的形状和手指的精细动作,甚至导致局部皮肤脱皮、感染等异常情况时。 干预措施 1.用其他物品代替宝宝手指,也就是用客体代替主体,常用的替代物是安抚奶嘴。 2.满足婴儿的心理需求,及时回应宝宝的哭闹,满足宝宝吸吮乳头的需求。 3.在宝宝还不困的时候,不要强哄宝宝睡。 4.用有趣的事情转移宝宝的注意力。 注意:不能用强烈的干预措施,如果妈妈总是在宝宝吸吮手指时,把手指从宝宝的嘴中拿开,导致的结果是宝宝吸吮手指的欲望更加强烈。如果到了学龄前期,还频繁地吸吮手指,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综合干预。 二、屏气发作 什么是屏气发作? 屏气发作是宝宝在剧烈哭闹后突然出现呼吸暂停现象。多发生于6-18个月婴幼儿,3-4岁减少或消失,7岁以后几乎不再发生,发生率4-5%。每次发作屏气时间30秒到1分钟不等。通常情况下,宝宝屏气发作时,爸爸妈妈心急如焚,1秒当做10秒,妈妈常常会说宝宝呼吸暂停发作了几分钟,甚至十几分钟了。 屏气发作分紫绀型和苍白型。紫绀型多见,发作时,颜面部和口唇青紫。苍白型少见,发作时,颜面和口唇发白。 屏气发作发生原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婴幼儿情绪反应有关,是表达愤怒的一种形式。缺锌可使屏气发作程度加重。 第一次发作怎么办? 当宝宝第一次发作时,爸爸妈妈要尽可能保持镇静,不要大喊大叫,爸爸妈妈的惊慌失措会使宝宝再次发生屏气,也使下次发作屏气的程度加重,频率增加。 宝宝第一次发生屏气发作,一定要看医生,排除器质性疾病引起的屏气发作,如癫痫、心律失常、脑干肿瘤等。 宝宝屏气发作怎么预防? 屏气发作不会引起严重后果,也不会影响宝宝智力发育,但是爸爸妈妈一定要消除紧张情绪。要给宝宝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父母不要总是争吵。认真分析引起宝宝比屏气发作的诱因,加以避免。 一旦宝宝有屏气发作的精力,父母都很紧张,因此,凡是都小心翼翼,无条件地满足宝宝的要求,过分溺爱宝宝。这样不但不能减少屏气发作还会使宝宝更加爱哭,发作频率更高。 宝宝屏气发作时,不要刺激宝宝,耐心等待,注意保护宝宝舌头,为避免咬伤舌头,可在勺把或筷子上裹干净的纱布或手帕,插在宝宝上下牙齿之间。保护宝宝头略后仰位,以保持呼吸道畅通。如果口腔内有胃内容物要清理干净。 三、撞头 这里所说的撞头,是指宝宝用自己的头部撞向物体,是由节律的、反复发生的动作。通常情况下发生在6个月到1岁的婴儿,1岁半后显著减少,4岁完全消失。撞头动作常常出现在睡觉前后和不愉快时,听到有节律的音乐时也会有出现撞头动作。当宝宝撞头时,爸爸妈妈很担心宝宝会撞伤,甚至把脑子撞坏了。 如果宝宝撞向坚硬的物体,会发生头皮外伤,但几乎不会出现脑内伤。在宝宝撞头的物体上做好保护,用软物包上,尖锐的物体要远离宝宝。 宝宝偶尔在生气、耍气、情绪激动、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发生的撞头不属于此类范畴。当宝宝出现撞头时,爸爸妈妈要用平和的语气劝导,不要训斥,更不能惩罚。如果宝宝撞头比较严重,需要看医生。 四、身体摇摆 有节律的、缓慢的摇摆身体多发生在婴儿期,2-3个月会先出现摇头动作,6-10个月时出现摇摆身体,18个月后明显减少,多数在4岁消失。摇摆身体对宝宝不会构成伤害,通常情况下不需要干预,但需要看医生,排除发育迟缓和视觉损害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