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养孩子的责任感
  • 来源:爱和乐教育服务有限公司
  • 点击数:1615
  • 发布日期:2011-08-14
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梁启超
  有位11岁的美国男孩踢足球,一不小心踢碎了邻居家的玻璃,人家要索赔12.5美元。当时,12.5美元可以买125只鸡蛋。闯了大祸的美国男孩向父亲认错后,父亲让他对自己的过失负责。
  儿子为难地说:“我没有钱赔人家。”
  父亲说:“这12.5美元借给你,一年后还我。”
  从此,男孩开始了艰苦的打工生活。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终于挣足12.5美元还给了父亲。这位男孩就是后来成为美国总统的里根。他在回忆这件事时说:“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失,使我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所谓责任心,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当一个人懂得了责任,尽到了责任,才知道如何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挫折和失败。一旦当他因尽责任而冲破各种阻力成功后,他才能体会到尽责任的乐趣,才能担当更大的责任。
  孩子是一张干净的白纸,他一来到世界,就观察大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作为家长应从平时抓起,从点滴做起,让他们时时处处去体验。让他们学会去关心他人、热爱集体、热心公益、尊敬师长,让这些成为孩子们日常行为的一种习惯,把这些教育作为责任感来培养。在培养过程中,形成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阶梯。
  责任心是孩子健全人格的基础,是能力发展的催化剂。责任心以认识为前提,以情感为基础,靠意志来维持。责任心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是今后他对社会、对家庭的价值体现。可以说,没有责任心的人,既不能成就自己的事业,也得不到社会的承认和感情的回报,更谈不上将来为自己的祖国做贡献了。所以,家长要格外重视对孩子责任心的培养。
  孩子刚刚站到人生的起跑线上,特别需要家长的牵手引领,如果家长在生活中多对他们进行责任感的教育,让责任感与他们的成长同行,这将会使孩子终生受益,这才是做家长的对孩子最大的爱。父母要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要从以下两点去做:
  第一,平时多让孩子干些力所能及的活。在家庭中,父母应有意识地分派给孩子一些力所能及与其年龄相当的劳动任务,例如打扫卫生、洗碗等。与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也是培养责任心的一种方式,不但要倾听他的心声、感受,也要同他谈些自己的喜怒哀乐。当然内容应该是孩子所能接受的。谈谈建设家庭的计划,在孩子大一些以后,甚至可以与孩子商讨家庭财政安排。
  做父母的常常会听到孩子的问话:“妈妈怎么啦?怎么不高兴啦?”这是孩子对父母关心的一种表现,是我们应当积极鼓励的一种倾向,但我们一般给予的答复是:“没有不高兴”或“大人的事,你不懂。”而对家里其他的事,如人事往来、花销添置,更与孩子无关,久而久之,给孩子留下的印象就是:这家里的事与我没什么关系,我只要不惹麻烦,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就行了。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自然不会懂得什么是责任。
  第二,在学校里,多参加各种活动。要让孩子充当一些有意义的角色,使他感到自己的行为对集体所产生的重要性,同时也培养他战胜自己的弱点,增长各种能力的信心。在美国,孩子上学后,就在学校轮流担任老师的助手,帮助老师组织各种活动,以锻炼他们的责任感和能力,孩子们都很愿意参与,并为自己日渐增长的能力感到自豪。
  一般来说,分担了成人忧愁和家庭责任的孩子更懂得父母的不易和生活艰辛。让孩子了解父母的工作、生活,也能锻炼他们分析、判断和处理事物的能力,为孩子将来走上社会打好基础。

 

提示框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