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可以对孩子进行数学启蒙?
- 来源:爱和乐教育服务有限公司
- 点击数:1604
- 发布日期:2017-01-20

幼儿对数学的学习历程,半岁就可以启蒙了!
6个月:宝宝对数字就有较深刻的印象,Ta可以从身边亲人人数的多少来开始接触数字的概念。
1岁后:宝宝对数字只有笼统和模糊的概念,虽然Ta说不出具体的数字,但可以根据身边的物品体会多与少。宝宝能按简单的模式,比如交替颜色的方式串珠子、排列积木,能把大小、形状相同的玩具配对,能摞起3-4块积木。
2岁:宝宝对数字有了基本概念,能从1开始数几个数字。宝宝能听从指示,按大小顺序挑出积木;开始学习使用大、小、快、慢、轻、重等有对比含义的词。
2-3岁:宝宝能按颜色、形状、大小等给玩具分类。
4岁:宝宝开始学习把单词、数字和它们所代表的含义联系起来。比如,数字“2”代表某样东西有两个。
5岁:宝宝具有加减的数字运算能力了。
一些幼儿数学启蒙的小建议
1.在日常生活中激发幼儿的数学意识
粑粑麻麻要让孩子认识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物品的大小,形状,数量,玩具的类别,树木的高矮,粗细,排列的规律,楼房的高低,层数,因此可以利用生活素材让幼儿积累数学感性经验。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可以进行数学意识的培养,不必等到入园后才开始。
如一岁多的孩子,就可以告诉他,苹果是圆的,皮球是圆的,积木有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到了三四岁,就可以告诉他正方体,长方体,球形,圆柱体等概念,幼儿对这些概念是完全可以接受的。生活中蕴藏的数学知识非常丰富,公交站牌,超市物品标价,电话号码,这些都是幼儿数学启蒙教育的素材。
2.注重培养幼儿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粑粑麻麻们首先要改变自己的观念,不能只重视幼儿教育运算的训练,幼儿期的“加减乘除”学得好,并不一定代表着幼儿的数学就好,也不能预示着将来的数学就好。
数学运算只是数学学习中很小的一部分,数学逻辑思维的培养才是最重要的。家长可以在和孩子相处时,像做游戏一样带孩子进行分类,比较,匹配,对应,排序,教孩子进行简单的概括和推理。先从孩子熟悉的人或物开始,如“爸爸比妈妈高,妈妈比姐姐高,姐姐比弟弟高,咱家谁最高?”生活中处处都需要数学思维,只要家长肯动脑筋,随时随地都可以训练孩子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3. 敏感地捕捉幼儿的数学兴趣
幼儿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比如他们看到成人拿着尺子量东西,就会模仿大人的做法有模有样的量起来,有的家长可能认为孩子在捣乱,会去制止。其实此时孩子的探究欲望很强烈,如果不注意维护孩子的兴趣可能就错过了良好的教育时机。尺子上的数学知识很丰富,家长可以先教孩子认识简单的数字,再教他们认识度量单位。敏感地捕捉孩子的数学兴趣要比正规的数学教学效果好上几百倍呢。
很多孩子都爱扮演医生给病人看病,看后说“发烧了,400度”,咋一听,成人会觉得很好笑,可是笑过之后就要思考怎样教会孩子体温的正确说法。三四岁的孩子就会对时间感兴趣,他们会问“几点了?”“一分钟有多长?”“一个小时有多长?”遇到孩子问这些问题的时候,大人绝不可忽视,这是孩子主动发出学习的信号,这个时候告诉他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